哪些珍贵文物将亮相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这些文物将如何展示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的发展和传承?中国国家馆的文物展出将有那些亮点?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正在紧张筹备中国国家馆“国之瑰宝”文物展区的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中国馆部文物组负责人顾祥虞。
两幅《清明上河图》相映成趣
根据中国国家馆展示方案,观众进入中国馆后,可以乘坐电梯直奔49米层。49米层是中国馆展馆最高、最大的展层,也是核心展示层“东方足迹”。观众可以在一个能容纳700人的影厅里欣赏一部长8分钟的中国馆主题影片。
顾祥虞告诉记者,看完主题电影后,观众就会来到“智慧长河”展区。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投影到100多米长卷上的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北宋汴梁城的场景。展馆还通过多媒体手法,使《清明上河图》中的500多个人物都动起来,让观众通过白天和晚上的不同场景,领略到一个活的北宋汴梁生活场景。“相信走过这个长廊的每一位观众都会对北宋时期汴梁人的生活场景留下深刻的印象。”顾祥虞表示,从整个创意上来讲,把中国古代城市生活完整地体现出来,是中国馆的一大亮点。
穿过《清明上河图》投影的长廊,就是此次中国国家馆的“国之瑰宝”文物展区。在这里,观众能近距离欣赏到另一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顾祥虞告诉记者,经过多次策划和讨论,最终选定了辽宁博物馆藏的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描绘明代江南社会的城乡百姓生活实景,画中人物超过2000个,所描绘的明代苏州市井生活的繁华程度远远超过了宋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城市的发展变迁。“两幅《清明上河图》一个以建筑为主,人物为辅;另一个以人物为主,建筑为辅。两作品各有长处,又互相呼应,相映成趣,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国家馆49米层最重要的展项。”
全面展示中华文明传承
顾祥虞表示,在“国之瑰宝”展区,将通过金属冶炼、丝绸染织、中国古代瓷器、造纸印刷、中医药、建筑体系、海上丝绸之路等8组文物,全面展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传承。“因为中国馆不是以展示文物为主,而是要把一种理念展现给观众,所以这次展览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简单的文物层面,每一组文物只选取了有代表性的4到5件文物,辅以多媒体手段,通过这些文物来展现中华文明发展传承的过程。”
为了挑选既符合展示要求又与展示条件相适应的文物,文物组还组建了专家组。经过精心挑选,专家组最终选定近40件(组)文物参展,涉及全国15个省市的20家博物馆。顾祥虞告诉记者,实际上文物的挑选过程非常复杂。首先要考虑选取的文物要比较容易借展;其次,由于需要通过多媒体方式来进行演示,展柜大小受到限制,因此文物的挑选也受到很大限制。“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他说。
这次展览汇集了国内多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介绍,建筑体系展区有陕西法门寺藏唐镏金浮屠、北京故宫藏地安门烫样等;金属冶炼展区则以青铜器为主,包括湖北省博物馆藏战国铜建鼓座、洛阳博物馆藏夏代束腰长流铜爵、河南博物院藏青铜神兽等;在丝绸之路展区,有辽宁博物馆藏鸭形玻璃注、山东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藏汉代波斯多瓣银盒等反映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文物。
据悉,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所有文物的借展联络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大部分文物也已抵达上海。考虑到文物的安全保护等因素,布展工作将于近日展开,并于4月20日试开放前基本完成。
保护和安全被放在首位
由于顾祥虞长期在上海博物馆工作,在采访过程中,他谈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安全。
据悉,世博会开幕期间中国馆最重要的展品之一——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可能只会展出一个月,“虽然我们在文物的展出条件上已尽量做到最好,但是作为明代珍贵文物,《清明上河图》展出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月,否则会对文物造成损害。”顾祥虞说,在《清明上河图》撤展后,将会有同样分量的珍贵文物展出。基于同样的原因,“智慧长河”展区中的丝绸、纸质文物也会采取相应措施,“把文物保护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为此,文物组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清明上河图》等纸张类文物的保存条件,和青铜器的保存条件就不一样。青铜器需要更干燥一点,纸张类的保护条件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 顾祥虞表示,展馆所有的灯具都是无紫外线的,保证文物不受损害。甚至展柜中所用的布料材质,都要求环保达标,确保整个展柜里的空气质量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安保工作也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一级文物安保标准,监控设施、监控人员加上国家馆的执勤武警,24小时确保文物安全。“文物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