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中国书画网</h1>
首 页
网站简介
历代书画家
近现代名家
当代名家
院士展厅
分类展厅
书画销售
人体艺术
书画知识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
+ 艺术动态
+ 书画征稿消息
+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
+ 拍卖消息
+ 书画展览消息
+ 书画收藏
+ 艺术争鸣
+ 书画新闻
参展指南
我要参展
参展须知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中华书画网 >> 书画知识 - 云南意欲打造湿地艺术区

云南意欲打造湿地艺术区

出自: 《北京商报》     发表时间:2010/4/4 19:16:17    点击率:658

  

袁昆 艺术运营人

  2000年创办深圳百思勤公司,曾全程主持过全国各地数十个明星楼盘操盘工作;曾获得十大地产风云人物、最有影响力的(云南省)十大青年等荣誉称号。  

  从798艺术区包豪斯式的厂房空间,到宋庄艺术区松散式的艺术群落,艺术区的发展都在想方设法吸引公众以及艺术家的“眼球”。目前,全国艺术区的数量在逐渐增加,而艺术区规划的同质化现象也日益严重,因此一些艺术区便独辟蹊径地依托自然景观进行打造,杭州西溪湿地艺术区的建立就是明显的范例。近日,据艺术运营人袁昆透露,云南正在筹建滇池艺术区,以“湿地”效应吸引公众目光。

  商报:据了解,您目前正准备在云南滇池打造艺术区,艺术区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

  袁昆:此前,因为滇池污染很严重,正在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治理,目前滇池湿地艺术区的筹备工作已经将近一年的时间。前期,艺术区将会聚集罗旭、叶永青、杨丽萍等一批具有艺术成就的艺术家成为艺术区的“药引子”,同时将云南文化界也吸纳进来,例如诗人余坚等,推动云南文化的发展。我认为,云南文化艺术界有很好的风气,将艺术界人士聚集于此,艺术家之间可以互相帮衬,共同成长。

  同时,从商业和城市规划上考虑,我也想将滇池湿地艺术区打造成云南省新的文化“名片”。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它已经成为北京在世界上的一张“名片”,世界对于北京的了解,已经不局限于众多名胜古迹,在新文化领域也有了新的认识,使得北京成为一座既有历史积淀,又传承历史的城市。同样,云南也蕴含丰富的艺术土壤,而滇池湿地艺术区在建成之后,将聚集大量艺术人才,并将成为文化创意园区,依托湿地特征,停水、拂水植物并存,中国当代艺术将以新的面貌展现在公众面前。

  此外,艺术家通常都是以散落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滇池湿地艺术区将他们聚集起来,产生集体效益。同时,我们将会与香港几大拍卖行进行合作,使得滇池湿地艺术区成为艺术家创作基地,而香港成为这些艺术作品的交易基地,使得艺术链条更加系统化。

  商报:您与云南艺术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目前又在运作艺术区,您如何定义自己的角色?

  袁昆:我更多的是作为艺术运营人的角色涉足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界单一角色的基础上,艺术运营人将策展人、画廊、经纪人、拍卖行等结合在一起,同时艺术运营人还有传播艺术的责任。目前,国内的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很多,但是成功的例子却很少,艺术家大部分处在松散“成长”的状态,我希望将他们整合在一起,让他们能够系统地发展。

  商报:将艺术家聚集在一起,是否有助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袁昆:通常,我们了解到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成长模式,都是散落式的,此前杭州西溪湿地艺术区的建立,是将艺术家聚集起来,但是这些艺术家与外界的交流并不多,目前已经成为一个艺术创作群落。我认为,艺术家不进行交流和“能量”交换,不与社会、市场进行接触,对于他们的发展是不利的。我在打造滇池湿地艺术区时,首先提出艺术家应该与湿地一样,进行“能量”交换,要与外界广泛接触,好的艺术家和作品不是封闭的。

  商报:全国的艺术区数量很多,您如何做到与他们进行差异化经营?

  袁昆:我们将充分利用滇池得天独厚的资源,以自然条件区别于其他艺术区的经营。在运营方式上,进行多元化尝试,并引入商业资金。此外,艺术区将只作为艺术家创作基地,同时我们与何香凝、关山月等美术馆进行合作,定期为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举办展览,对云南艺术家进行整体推广。

  商报:您如何看待民营资本涉足中国当代艺术的现象?

  袁昆:我认为,民营资本涉足中国当代艺术的时机已经成熟,公众对艺术品需求的增长,成就了民营资本的介入。民营资本介入中国当代艺术可以获利,这属于正常的商业理论范畴。民营资本投入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由于艺术品商业价值的弹性空间很大,价格的增长幅度也很大,同时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开始将艺术品列为金融项目。在国外,艺术品在评估后,可以作为资产进行商业贷款。目前,国内银行还不能提供此类服务,但是华夏银行和招商银行已经将艺术品列为资产范畴,对于艺术品的价值来说,今后将会更加多元化。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本站章程 | 版权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方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 2008 -2010 汉唐书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93847号-1 
总部:中国·北京 事业发展部:广东·惠州  联系电话:0752-2356123 邮箱:zhsh5000@163.com
中国文明网